行业新闻
这些产品通常价格亲民,包装简洁甚至有些高端感,逐渐取代了原先熟悉的大牌品牌,成为越来越多人购物清单里的“常驻嘉宾”。
2025年第一季度,Coles的自有品牌销售增长13.7%,达到29亿澳元。
Woolworths同类产品销量增长也超过9%,其中健康类、主食类产品增长尤为明显!
Aldi更是凭借 “全店几乎都是自有品牌”的模式,吸引大批“性价比党”消费者!
如果说“Coles牌”或“Woolworths牌”还让人一眼识破,那你有没有注意过这些品牌。
它们名字听起来像农场、工坊或者手工品牌,包装设计专业高级,常常隐藏在大品牌之间,看起来毫无违和感。
但真相是:它们统统都是超市“假扮”的自有品牌,也就是“幽灵品牌”(phantom brands)。
“消费者以为自己在做独立选择,但其实只是在超市不同的 ‘马甲品牌’之间做选择。”!
过去在超市货架前,我们很容易分辨出哪些商品是超市自有品牌(home brand),哪些是由外部厂商提供的品牌商品。
Woolworths同样在大力投资自有品牌,Macro健康食品、Voeu护肤品都是销售明星。
他们早已抛弃了过去“低价+廉价”的形象,取而代之的是包装精致、故事感强、目标清晰的“分层产品矩阵”。
比如Coles的KOi护肤品、Zena洗发水,Woolworths的Balnea洗浴系列,这些包装时尚、看不到超市Logo的产品,都是自有品牌伪装而来!
这些“幽灵品牌”隐藏在货架上,以独立品牌形象吸引你下单,但背后其实都是大型超市在操盘。
2024年,Coles突然终止了与塔斯马尼亚农企Simplot长达8年的豌豆供应合同,转向进口来自美国、比利时、新西兰的便宜冷冻豌豆。
Simplot不得不将农户的合约缩减三分之一,从26000吨减至17000吨。塔州的农民顿时陷入困境。
而这些进口豌豆,最后却以Four Farms、Bell Farms等“看似独立”的品牌继续出现在货架上,标价更低、更吸引眼球,却再无“澳洲本地”的真实意义。
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道路上,超市控制了品牌、渠道与价格,但牺牲了本地产业的可持续性。
在现实压力下,我们很难拒绝更便宜、看起来不差的home brand产品。
尤其是在CHOICE等机构测评后,很多超市自有品牌的表现不输甚至优于传统大牌!
有6款速溶咖啡口感和意式浓缩机泡制的相差无几。最便宜的一款居然就是得分第三的Coles Smooth & Bold,仅需**$3.70一瓶**,却与价格是它3倍的咖啡一样好喝,得分高达80%。
洗碗块评测中,有三款产品并列第一,得分76%,其中就包括这款Aldi的Logix Platinum。每片仅需**$0.26**,而另一款同分的大牌产品Finish Powerball Ultimate售价却是它的5倍。
这款Aldi喷雾得分75%,仅比第一名Sard Toughest Stains(76%)少1分,但价格便宜了六倍:Sard为**$1.90/100mL**,Aldi仅为**$0.30/100mL**。
此外,其Aldi Di-San Oxy洗衣增效剂虽然未登上榜首,但表现稳定,仅**$0.37/100g**,比部分大牌去渍粉便宜4倍。
Coles自有品牌尿布在测试中得分89%,超过Huggies新生儿1号(88%)。但价格却只有后者的一半,Coles为**$0.18/片**,Huggies为**$0.36/片**。
便宜的厕纸可能是“伪节省”:用量大、粗糙,甚至可能出现“手指穿透”的尴尬。CHOICE今年测试了43款卫生纸,这款Aldi的产品以每100张$0.45的价格,击败所有高端品牌,登上榜首。
你购买的“Bell Farms”豌豆,可能并不“Farm”也不“Bell”?
在生活成本危机面前,我们可以理解选择home-brand的实用考量。但在追求便宜的同时,我们也许更应该问一句?
欢迎留言区告诉我们:你买过的最划算、最“惊艳”或最“踩雷”的home brand是什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