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新闻
美国熬不住了,沃尔玛、塔吉特和家得宝等美国零售巨头向中国供应商发出“恢复发货”通知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。
这一动作被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和中国香港《明报》等媒体称为“关税战中的标志性转折”:美方主动承担加征的145%-245%关税,试图缓解供应链断裂危机。
4月27日的记者会上,特朗普直视镜头说出:导致中美目前局面的,不是中国的错,而是我的错,我开启了145%的关税。,这句话打破了持续多年的强硬表态模式。
特朗普的关税大棒,原本是要“让中国跪着求饶”,结果先跪下的却是美国超市的货架。自2025年初对华加征145%-245%关税以来,美国零售业上演了一出黑色幽默:广东陶瓷厂接到通知“圣诞装饰品照常出货,但日常碗碟订单全砍”,沃尔玛货架上中国产塑料玩具价格飙到本土家电两倍,加州主妇们举着“我们要平价商品”的牌子堵了塔吉特门店。
这帮政客算盘打得震天响,以为关税是“爱国税”,结果成了“智商税”。美国零售业60%的家居建材、50%的日用品靠中国供应链撑着,关税一加,成本直接飙到火星。
4月21日,三家零售巨头CEO集体与特朗普闭门会谈,直言“超市货架即将清空,供应链崩溃将引发社会动荡”。五天后“恢复发货”的通知,等于在特朗普脸上甩出一张经济规律的王炸。中国商务部早就撂过话:“违背市场规律的政策,早晚要被现实打脸”。
某些美国政客总爱意淫“中国制造离不开美国市场”,现实却是“美国超市离不开中国工厂”。江苏某家电厂,7天就能完成“接单-设计-生产-装柜”全流程;浙江纺织商把布料运到柬埔寨,结果良品率暴跌30%,交货延迟两个月,成本反而比直接交关税还高——这叫什么产业转移?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!
更绝的是广交会上的景象:智能家居、新能源产品订单占比突破40%,中国工厂早就不玩“衬衫换飞机”的老把戏,而是用工业互联网把生产线武装到牙齿。反观美国,想搞“在东南亚组装中国半成品”的鬼把戏,结果被现实啪啪打脸——越南工人拧螺丝的速度,赶不上中国机器人焊电路板的效率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早说了:“想替代中国供应链?再等三十年!”?
最讽刺的是沃尔玛自己打脸。之前还威胁中国供应商“降价10%分担关税”,现在倒好,灰溜溜发通知“关税我们全包,您赶紧发货”。说到底,中国制造的竞争力不是靠廉价劳动力,而是靠“产业集群+数字基建+创新研发”的三重锁子甲,特朗普的关税大刀砍上去,刀刃先卷了!
美国政坛有群“精神分裂患者”:华尔街要赚中国的钱,铁锈带要保本土的工,超市货架要填中国的货。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本想一箭三雕,结果成了三头马车互扯后腿——华尔街的资本要回流,可中国供应链一断,标普500先跌给你看;铁锈带工人喊着“美国制造”,可俄亥俄州的工厂机器还没开动,加州的超市已经闹起“空货架革命”。
民调数据更打脸:4月份特朗普在摇摆州支持率因物价问题暴跌5%,中产阶级家庭每年多掏1.2万美元买日用品——这哪是“让美国再伟大”?分明是“让钱包再缩水三成”!沃尔玛的通知函里藏着大实话:“承担关税是为股东利益”,至于特朗普的“让制造业回流”梦?对不起,资本家只认美元不认口号!
更深层的荒诞在于:美国一边对中国商品加税,一边求着中国买大豆。彭博社算过账,若全面执行245%关税,美国对华农产品出口得暴跌40%。
短期看,美国可能搞“部分豁免关税换农产品订单”的遮羞布,但中国早不是吴下阿蒙。沃尔玛恢复供货的同时,30%订单改用人民币结算,这招釜底抽薪比关税狠十倍——美元霸权的地基,正在被跨境本币结算一点点刨空。
中长期更要警惕两件事:一是美国砸钱搞“友岸外包”,把墨西哥、印度扶成供应链备胎;二是中国加速“双循环”,把14亿人的内需市场做成护城河。
最精彩的戏码还在数字战场。沃尔玛偷偷搞起跨境电商直采,用算法绕过传统关税壁垒,这等于在特朗普的关税铁幕上凿了个数字窟窿。这种“数字化绕关”一旦普及,或将改写传统贸易规则,使关税武器进一步失效。
沃尔玛的“恢复发货”通知,本质上是一封写给华盛顿的绝交信:政客可以关起门来唱“脱钩断链”的独角戏,但超市货架不会配合演出。
广交会上那位外贸老兵说得好:“美国人加关税,带不走我们的产业链”——中国制造的底气,是四十年改革开放炼出的火眼金睛,是千万工程师日夜打磨的工业筋骨,更是市场经济规律铸就的定海神针。
特朗普们迟早要明白:挥舞关税大棒的姿势再威风,也挡不住真金白银的市场洪流。历史的耳光,从来只抽逆天而行的蠢货。至于那帮一边喊制裁一边求发货的美国老板?有句话送他们:“早知今日跪着求,何必当初站着吠!”!